> 博天堂官方网站 >

博天堂官方网站

NEWS

云计算时代的网络挑战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24-06-10 03:19

  在已经过去的这十多年时间里,我们见证了这个概念的高速发展。如今,它已经成为数字时代不可或缺的底层支撑技术。

  它是IT领域的一次革命。正是因为它的出现,才有了更强大的互联网服务,以及更繁荣的互联网生态。它不仅改变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也改变了整个社会的运作模式。

  从本质上来说,云计算是一种算力资源的新型供给模式。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简单灵活、安全可靠的“算力大市场”。它将算力资源变成了像电一样的商品,让每个消费者、每个政企客户都能按需取用、按需付费。

  这种极具性价比的算力资源获取方式,深受用户的欢迎。“上云”,已经成为了各行各业的共识。根据IDC《Future Scapes 2020》报告,到2025年,将有85%的企业新建数字基础设施被部署在云端。

  从宏观上来看,云计算已经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在目前的全球数字化浪潮下,国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化转型。是否已经“上云”,已经成为衡量企业数字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但是,企业在加速上云的过程中,也遇到了新的挑战。那就是网的发展未能及时跟上云的脚步。

  一直以来,作为ICT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云被认为是算力技术的代表,而网被认为是连接力技术的体现。数字化的崛起,加速了算力和连接力的发展,也让两者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

  如果把云计算看作是生产电力的电厂,那么,通信网络就是连通电厂与千家万户的输电网络。网络的能力,直接决定了企业上云的效率,以及用户用云的体验。

  事实上,在若干年前,云计算刚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的时候,ICT行业就已经注意到网络能力的各项不足。

  用户对于云业务有不同的需求,于是催生了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等多种云部署方式。例如,对于企业核心生产业务,出于安全的考虑,会放在私有云上。而对于办公类业务,则会放在公有云中。

  对于不同的云,如果采用传统的一个云对应一条专线的方式,就意味着企业要购买多条专线。这无疑增加了成本,也增加了上云复杂度。

  企业的核心生产业务,对于网络的性能要求极高,必须要有超大的带宽、超低的时延,以及超高的可靠性。传统的QoS技术,无法提供确定性和可视化的业务体验,业务SLA(服务等级协议)得不到保证。

  例如工业制造场景中,工业机器人的指令时延通常要求必须在10ms以内。如果无法满足,则会造成大量的次品,甚至整个生产线停工。

  接触过云计算的读者都知道,云业务的开通速度是极快的。只要在平台上进行订购,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就能实现云业务的开通。

  但是,网络的业务就不一样了。传统模式下,对云接入网络进行业务开通,实现企业侧到云侧的连通,要等十几天甚至一个月以上。

  某银行曾经给出过一份业务部署时长的对比数据。数据显示,云开通时间小于1小时,而网的开通时间长达33天。

  传统的信息网络安全防护方式,是单点式保护。在未上云之前,企业只需要保护系统内部的安全即可,而运营商则负责保护网络的安全。

  业务上云后,企业的网络边界被打破,企业安全需要从防火墙为企业提供的单点防护,转变为端、网、云到应用的端到端安全协防。

  上面的这些挑战,带给通信行业很大的刺激。整个行业开始警醒——云和网不再是相互独立的关系,而是需要走一条融合发展的新路。

  于是,在2010年左右,也就是5G和IPv6的规划启动阶段,通信行业开始进行彻底的改革创新,试图引入IT和互联网的一些理念,进行通信网络的重构。

  后来,行业里开始提出了“云网融合”,将云和网的技术进行相互引用,以提升两边的效率和体验。

  大家所熟悉的SDN(软件定义网络)、NFV(网元功能虚拟化)和MEC(边缘计算),就是云网融合1.0阶段的典型代表。

  SDN和NFV将云的技术引入网络,对网络的关键功能进行云化,以此让网络变得更加开放和灵活。而MEC边缘计算,则是云技术拥抱网络的产物。边缘云本身就是云计算,它将中心云的一部分算力下沉,放到通信网络的各个层级,靠近用户,能够满足低时延和高安全性的需求。

  云网融合1.0的出现,揭示了整个电信业变革的方向。一时间,不管是运营商还是设备商,都积极参与其中,致力于推动这个理念的普及。

  整个行业都意识到,我们需要一张全新的业务网络,一张紧密围绕云的网络,将云网融合充分落地,更好地为行业客户输送充沛算力。

  2020年10月,华为首次发布了智能云网1.0解决方案,开启了云网融合新时代。

  智能云网,本质上还是网。云网,意味着它是为云服务的网。而智能,则体现在网络具有高度智能化的特点。

  华为的智能云网解决方案,基于“IPv6+”技术体系,围绕 SRv6 网络可编程、IPv6 Slice ID 切片、确定性体验、APN6 应用感知及保障和BIERv6 新型组播等技术,打造了一张高品质行业专网。

  智能云网的价值,概括来说就是四点:任意云联接、确定性体验、网络服务化、泛在安全。

  面对行业企业用户的细分上云场景,智能云网通过云骨干网络的云PE,从物理上先实现多多个云的预联接。

  用户在选择不同的云服务商应用时,仅需选择一家网络运营商提供上云接入专线就能实现多云的灵活访问。

  反过来也是一样。云骨干网络的网PE,对多个网络实现物理联接。企业一个业务接入点接入运营商网络,即可实现全网所有网络节点可达。

  智能云网通过切片等新技术,实现了用户关键业务的隔离。重点业务切片,可以享受专网级业务体验,保证业务带宽和网络KPI性能。

  同时,智能运维的引入,也降低了网络运维的难度。业务全程主动运维,网络KPI实时检测,提前发现问题。甚至,智能网络管控器可根据学习结果自动处理故障,实现自动恢复。

  智能云网具备的“网络即服务(Network as a Service)”,将网络面向业务的能力进行抽象建模,将网络面向云的业务进行场景化和模板化,然后,开放出来。

  这就意味着,网络成为了一种服务,网络具备的联接属性转变为一种服务能力。通过网络能力开放可编程,OSS/BSS可以灵活高效的调用网络服务模型,降低系统集成复杂度90%+,提升集成开发速度80%+。

  例如,在通过CPE开通接入点业务时,智能网络控制器可以实现网络切片和业务的一键下发,实现CPE终端硬装即开通,大幅缩短了开通周期。

  总体思路是网络控制器通过安全策略保证网络基础设施的安全,云控制器通过安全策略保障云的安全,设置一个全网安全态势感知处理平台,对云网基础设施进行安全监控,调动网络控制器和云控制器,实现云网一体化的安全保障。

  在2021 MWC上海期间,华为数据通信产品线总裁胡克文发布了智能云网的五个“一”新能力,即:一跳入云、一网通达、一键导航、一纤多用和一体安全。

  在华为看来,将运营商优势的网络资源价值最大化,充分发挥云和网的互补优势,是运营商提供云网一体的DICT服务的关键所在。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华为智能云网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全球范围内,智能云网实现了规模应用部署。截至2022年6月,华为完成了260多张智能云网和40000多个智能云端部署。

  现在看来,云网融合1.0时代,强调的是云和网的配合,而不是融合。在那一时期,通信行业喊出的口号,主要是“云网协同”、“网随云动”。

  随着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云的发展趋势又发生了新变化。算力概念开始全面崛起,并深入人心。围绕算力,云网融合开始进一步加速和深入,提出了“算力网络”、“算网一体”等新的理念。

  换句话说,云网融合将进一步打破云和网的边界,从“云与网之间的协作配合”演进为“网成为云的一部分”。

  通信行业之所以努力推动云网融合,核心驱动力仍然是数字化转型背后的巨大市场需求。尤其是对运营商来说,想要把握数字经济的机遇,想要摆脱自身传统管道的属性,就必须拥抱云、拥抱业务,利用网的优势,搭上云网融合的快车,实现DICT服务转型。

  在云网融合从1.0向2.0转变的过程中,运营商也确实在数字化落地场景上遇到了新的挑战。

  首先,随着云业务的高速发展,用于支撑云业务的核心基础设施——数据中心,不管是整体数量上还是单体规模上,有了巨大的增长。数据中心的计算和存储复杂度以指数级提升。传统数据中心网络构架,无法满足大规模数据流对速率带宽和时延的要求,形成了瓶颈。

  其次,企业在数字化过程中,办公业务和核心生产业务都要上云,园区内部将有大量的终端需要进行连接,传统的园区网络无法给予有效支撑。

  第三,在城域网等广域网络中,由于流量的不断增加,设备能力还需进一步升级。出于绿色低碳的考虑,设备的能耗则需要进一步降低。

  第四,无处不在的万物互联,将会打破原来安全防护的边界。运营商客户面临的安全形势越来越严峻,需要快速且便捷的网络安全服务。

  基于以上挑战,为了帮助运营商构建更强大的云网能力,在本周进行的华为Win-Win创新周活动期间,华为数据通信产品线副总裁赵志鹏正式发布全新升级的智能云网2.0解决方案。

  赵志鹏表示:“智能云网2.0通过新架构,新体验,新模式,新服务的4新升级,延伸智能云网联接边界、扩展运营商业务范围,助力运营商实现新增长。”

  新架构,主要是指数据中心网络新架构。华为通过自研的iLossless智能无损算法,提出了全新的超融合数据中心网络方案。

  这个方案采用全以太超融合统一承载,替代了传统的Fiber Channel技术和InfiniBand技术,将通用计算、存储和高性能计算三种业务统一在一个架构下,大幅减少了网络建设成本和运维成本(TCO下降了30%),帮助运营商更高效地运营维护数据中心网络。

  同时,针对多个数据中心pod之间存在多厂家的异构网络的问题,华为提供的AOC平台,能够实现多厂商统一编排,将业务上线周期从月级缩短为天级。

  在简化运维方面,华为基于自身30多年的数据中心网络运维经验,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建模,能够识别90%以上的网络故障,帮助运营商快速定位问题,提升10倍以上的运维部署效率。

  第一个是被称为业界最强城域CO路由器的NetEngine 8000 F8,提供更高密度端口和更全业务能力,一台可以顶多台,同时节省能耗40%+。

  第二个产品,是充当整个网络中算力大脑的算路网元。它可以将网络因子、云资源因子以及基于增值服务的业务因子进行三位一体的算术调度,帮助网络实现精细化运营,提升30%的资源利用率。

  为了更好地匹配政企客户的需求,将DICT能力从传统的WAN(广域网)网络扩展到LAN(局域网)网络,华为将智能云网的能力延伸到了企业园区,第一次实现WAN&LAN融合的云管理网络服务。

  因为抗疫需要,华为需要在三天之内完成一个方舱医院的网络建设任务。而且,方舱医院建设之后,没有专门的IT人员进行维护。

  在网络安装已经完成的情况下,华为借助WAN/LAN融合的云管理网络,仅用了不到1小时的时间,完成整个网络的配置的验收。

  同时,利用云管理网络进行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优化,整个网络的吞吐能力显著提升,可以保证无线网络漫游不丢包。

  为了满足园区的差异化网络覆盖场景需求,华为还提出了全向/定向天线融合专利、蝶翼AP、多彩AP等场景化解决方案,既提升了性能,又降低了成本。

  乾坤分为乾和坤。乾是指部署在云上的云服务平台,而坤是部署在企业边缘的华为天关。

  乾和坤这种中心与边缘相配合的方式,能够大幅提升企业的DICT安全服务能力。

  它把原来面向企业提供的专线服务变成专线加安全的服务,把原来的静态的服务模式变成动态的在线按需订阅模式,持续提供增值服务。

  华为乾坤根据客户网络安全防护的典型高频场景,推出了场景化的套餐,例如安全重保套餐,等级保护套餐,勒索病毒防护套餐,等等。客户可以以套餐实时订阅的方式,开通这些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乾坤最大的优点是像智能手机一样,可以随时共享威胁情报。发现威胁后,能够自动化处置。

  总的来说,华为智能云网2.0,从促上云(园区)、强联云(广域)、建好云(数据中心)三个方面,对云网能力进行了全方位升级,贯穿了算力的生产、输送、接入全流程。

  这是一张服务于算力的网络,它能够更好地感知应用、感知业务、感知算力。它的每一个特性,都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对算力的多样化需求。它的价值,在于全面释放算力的潜在能量。

  在工业制造、交通物流、教育医疗、能源电力等领域,我们将看到更多的智能云网解决方案成功落地。在这些方案的助力下,我们的数字经济将迎来巨大飞跃。

  目前的云网融合,在运营、管控、数据、资源、协议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智能化方面,也才刚刚起步。随着更多AI算法的引入,云网融合的智能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

  未来,云网融合和智能云网还会继续演进下去。它们将会带来怎样的惊喜?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文章出处:【微信号:CloudBrain-TT,微信公众号:云脑智库】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芯片。技术开始变得民主化、大众化,世界从此变得不一样了。 半导体的第三个

  芯片。技术开始变得民主化、大众化,世界从此变得不一样了。 半导体的第三个

  应用它提供直观功能强大的界面,定制收集来自姿态和环境等传感器(如温度、湿度和压力)的资产跟踪位置数据

  ,技术将会有哪些新的变化?是否有合适的解决之道? 华为数据通信产品线数据中心

  ? /

  将成长至175ZB,相当于每天产生491EB的数据。然而,这庞大的数据涌入却对现有的云端

  。环旭电子(USI,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601231),作为全球电子设计制造领导厂商,推出了为应对数据

  包括: •数据传输成本:传统上,核心服务器集群是部署在远程数据中心还是云中获得所需带宽的代价很高,可以实现快速甚至实时

  采用144核,能效提升66%!英特尔至强6处理器震撼上市,加速数据中心升级

  基于Arm Cortex-CM85内核的RA8D1作为控制器 通过MIPI DSI实现LVGL显示

  重磅!英特尔发布intel3制程至强6能效核处理器,赋能数据中心能效升级

  I.MX6ULL-飞凌 ElfBoard ELF1板卡 - 如何在Ubuntu中编译OpenCV库(X86架构)

  嵌入式学习-飞凌ElfBoard ELF 1板卡 - 如何在Ubuntu中编译OpenCV库

  无刷电机用的单电阻采样的FOC,拿天线贴着电机线或者贴近采样芯片,电机就会停转

Copyright © 2002-2017 DEDECMS. 织梦科技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